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产业对冲新工具推出:一系列精准贴合短期风险管理需求的选择 ●记者马爽 ●记者马爽 近年来,国内衍生品市场不断丰富产业对冲工具,更好地满足实体企业精细化风险管理的需求。继2025年2月28日晚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糖系列期权合约上市后,大连商品交易所豆粕系列期权合约、玉米系列期权合约也将于2026年2月2日(即1月30日夜市)上市交易。业内专家表示,作为国内农产品期权市场的重要创新,一系列期权的推出标志着国内农产品期权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衍生品市场正在加速12个月到期合约品种的全周期应用,这将为行业提供更精准的短期风险管理工具。豆粕系列和玉米系列将于明年2月上市。 10月31日,大连商品交易所宣布,豆粕系列期权合约、玉米系列期权合约将于2026年2月2日(即1月30日隔夜市场)上市交易。第一份合约以 M2607 豆粕和 C2607 玉米的一系列期权合约开始。所谓系列期权,是指在现有传统期权的基础上增加一份新的合约,并且以与传统期权相同的期货合约为基础。此前,大商所于2024年12月20日发布公告,修改《大连商品交易所期权交易管理办法》及相关合约规则,先行适用其规则,明确系列期权的核心机制,在标的期货交割月前五个月的第一个交易日上市,在交割月前两个月的第12个交易日到期,并引入“MS”作为特殊标识。根据该公告,大连商品交易所将替换现有3月、5月、7月、11月合约月份的豆粕期货合约和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合约月份的玉米期货合约。新增一系列期权合约,通过补充期权期限来满足“月到期”的市场需求。例如,玉米期货合约的月份为1月、3月、5月、7月、9月和11月,对应的常规期权分别到期于12月、2月、4月、6月、8月和10月,对应的序列期权到期日为11月、1月分别为 y、三月、五月、七月和九月。在交易层面,系列期权与传统期权共享成熟的规则体系,交易代码采用“品种-合约月份-MS类型-行权价”的结构。佣金标准、最大委托金额、询价机制与传统期权相同,并可与传统期权结合进行限仓管理。短期工具可以解决工业痛点。据悉,大商所期权系列具有“晚上市、早到期、期限短”的主要特点。合同期限约为三个半月,明显短于常规期权近一年的期限。这一设计恰恰契合了行业短期风险管理的需求。永安期货期权总监宁秋表示,上个月豆粕、玉米常规期权合约交投活跃,短线需求迫切。市场上的rm期权。过去,当主体面临短期市场波动风险时,传统期权的期限较长、溢价成本较高,套期保值的有效性可能会受到影响。随着一系列选项的推出,公司的com保费购买成本和承保范围有所降低,这进一步促进了主动购买业务的增加。买卖期权的短期对冲策略正变得更加多样化,市场参与者预计将增加。中粮油脂相关人士表示,期权系列将弥补每月到期的合约缺口,帮助企业对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各周期头寸进行更加灵活的对冲操作,增强突发事件下的短期风险应对能力。诸城兴茂玉米开发有限公司期货负责人蒋雷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说:“玉米等品种的连续交易在我们的场景中,系列期权更好地满足了公司连续月份的风险管理需求,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有利于稳定公司的生产经营。”他表示。以持续创新回应市场关切。据了解,自2017年推出首个期权工具以来,大商所期权市场整体运行平稳,规则体系不断完善,市场功能持续发挥,为增设系列期权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豆粕和玉米期权因其高流动性和雄厚的产业基础而成为市场标杆品种。这两个系列选项的推出,是大商所针对市场关切和服务业需求采取的又一重要举措,大商所相关贸易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大商所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保障市场平稳运行,加强豆粕、玉米系列期权市场建设和投资者教育,提高市场对期权工具的认识,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理性参与交易。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指出: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和机构提供。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