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青岛卓越:服务热情、快捷
2025年10月19日 06:35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刘成
图为青岛市城阳区企业投诉一站式服务点。张学珍 摄(中国经济视野)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旨在打造更加“人性化”的营商环境,通过一系列精准有力的举措支持企业、鼓励企业创业、助力企业繁荣。截至今年7月底,常阳区新登记企业实体2.3万家。上市公司数、高新技术企业总数、新增特小企业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等指标均处于青岛最高水平。一个创新范式支持企业 “不用担心,只要填写这张表格,我们就会帮助您解决您的问题”,一位代表在卓越区“企业综合申诉接待处”柜台前告诉企业代表。 2024年11月推出的这个柜台,改变了以往企业必须在各个部门之间来回接受服务的局面,打造了“一点接待、全程协同”的可靠服务模式。青岛瑞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由此受益。该公司年产4000万米热缩套管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难题。项目现场原有的供水方式无法满足新厂区的安全需要和消防要求,导致消防安全验收过程陷入僵局,严重阻碍了工程进度。该公司经理孙建辉找到了一个可以“交流”的联络点。“立即受理各企业投诉。”这个位于城阳区营商环境建设中心的专门联络点迅速与相关部门召开了现场会议。各部门专家经过实地考察,最终决定将城市自来水管网接入该公司。这一措施不仅满足了该公司的生产用水需求,还解决了雨水回流问题。目前,项目工厂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为不断提高服务企业的质量和效率, 城阳区提出在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基础上,打造更加“人性化”的营商环境,根据企业需求创新推出“一进一出”的营商服务机制,通过精准的“线上+线下”服务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刘铁军 陈氏商务服务部部长江区营商环境建设中心表示:“‘一进一出’依托营商发展服务中心作为线下主要阵地,以市中心办公平台为主要线上入口,构建一体化、易用性、高效化的统一多服务营商平台体系,为企业提供诉求‘一单收据’、‘一次唯一’政策‘集合’、政策‘一编’。” “全面赋能”发展。服务机制还规定了处理时间限制。政策查询通常在 1 个工作日内处理,商业投诉在 10 个工作日内处理,复杂问题在 15 个工作日内处理。城阳区营商环境建设中心主任华胜刚介绍,截至2025年8月,城阳区共收到企业政策、营商相关咨询请求8件。服务、运营支持、审批服务等。已解决11件、804件,申诉解决率为99.1%。为扩大服务范围,城阳区还将企业投诉受理范围扩大到8个街道、14个商务园区,做到“企业声音所到之处,服务不断”。体制机制优化 城阳区委、区政府把营商环境优化作为“重中之重”工程,牵头成立全省首个区级营商环境建设中心,专职推进这项工作。四年来,城阳区通过政策迭代更新、机制创新突破,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青岛市城阳区优化改善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公布,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改革m措施已启动。截至目前,城阳区已实施营商环境改革措施200多项,提升竞争力是区内营商环境的核心。对我来说,土木工程和建筑领域曾经是业务的“困难部分”。项目审批流程冗长、文件资料量大、部门间协调难度大,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在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方面,城阳区正在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告知承诺制”。以中国电子科技青岛科技产业园一期项目为例,该系统将申请文件数量由原来的8份减少为“一份申请+一份承诺”,审批周期由30天缩短为1天,实现了“当天办完一个承诺”。此次改革的“减法”背后,是政府对自身APP流程的优化。偷窃,也是对企业信任的“加法”。如果“高效办一件事”改革不断深化,更多企业将能享受到一体化服务的红利。城阳区聚焦企业和群众的服务问题和障碍,通过一体化改革思维提升服务效率,优化服务、智慧管理 服务,精准打造特征,对涉及多个部门、环节的问题进行流程重新设计。这让业务不再围着部门转,让部门“协同工作”来满足业务的需求。城阳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审批服务处处长臧东晓表示,目前城阳区“一科”重大问题“民办事”等34件工商户创业”,办理时间、材料、跑腿、环节平均减少70%以上。城阳还针对行业特殊性问题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如设立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根据规定,设立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盈利不仅需要医疗机构注册,还需要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注册。 非法人单位、放射诊疗许可证、医生、护士注册。此前,企业要到市政厅四五次才能拿到证书,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现在,探索“一件事”改革时,可并行审理4个案件,15个工作日办结,诉讼数量减少75%。城阳路区域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易新先生 位于城阳区表示:“我们刚刚与民办非营利医疗机构办理了手续,可以用手机预约。”,材料可以通过柜台寄送,获得许可后商家可以快速开业。 “这不仅节省了时间,还降低了成本。”提升服务效率 城阳区通过立体多层次的制度创新,不断丰富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率,着力构建高效、规范、温馨的涉商服务新生态。在公司内部是行业发展的重要节点。快速克服障碍的能力往往直接影响成长的步伐。城阳区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将“领导联盟”从“常规措施”升级为“制度安排”,并明确各区政府领导将与3家龙头成长型企业合作开设“领导联盟”。加快解决企业需求的途径。青岛麦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经验就是这一机制有效性的生动注脚。麦金科技通过跨学科的智能算法创新,构建了软硬件互联的骑行生态圈。然而,随着业务的扩张,“生产空间不足”成为限制企业扩张的一大瓶颈。企业迫切需要扩大工厂面积并增加新的生产线。在宝联机制下,宝联分管领导立即响应要求,主动召开专题会议,共同支持公司建设规划方案调整,通过将二期办公楼调整为生产工厂,解决了公司目前生产空间受限的重要问题。据报道,麦金科技目前正在发展顺利,预计年产值6亿元,成为“合伙人机制支撑企业成长”的典型。 2025年8月,城阳区将指导联盟与“挂图行动”结合起来。通过明确责任清单和时限节点,公司的诉求解决从“被动响应”走向“主动出击”,确保“事事解决、事事共鸣”,促进项目推进和公司发展。此外,城阳区还招募组建了营商环境督导员队伍。总共任命了 274 名商业环境专家、媒体观察员和体验经理。在36个重点园区和企业设立营商环境观察点。观察员共组织了30多场辩论和互动,设有酒吧和观察点,提出了200多条意见和建议收集了。通过建立“收集→反馈→整改→回访”的闭环体系,可以更加精准地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感受到自己的声音被听到。良好的营商环境,既需要热情的服务,又需要严格的保障。在监督保障方面,城阳区将充分发挥纪检委在营商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密切关注企业在营商环境领域的“燃眉之急、燃眉之急”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精准监督发力,严格执纪问责,以有力监管为营商环境优化改善保驾护航。近年来,城阳区纪委通过各类渠道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实际问题320件。采取专项检查、线索核实等方式,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线索62条。城阳区营商环境建设中心党委副书记王玲玲表示,城阳区的举措不是简单的政策分层,而是全方位从企业角度出发,让企业享受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感受到尊重和支持。下一步,城阳区将不断优化改善营商环境,让企业家企业安心扎根、繁荣发展,打造近在咫尺、远在天边的温暖服务生态圈。 (商报记者 刘成)
(编辑:王祖鹏)